代泽斌:1965年生,1986年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铜仁一中教师,教科所主任;国家注册三级心理咨询师;2004年获贵州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9年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12年获“贵州省中小学省级教育名师”,2014年获贵州省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奖。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培训者”;铜仁市市管专家,铜仁市家庭教育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首批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碧江区人大代表,铜仁市政协委员,民革铜仁市委委员;铜仁市关工委教育辅导团成员。
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代泽斌老师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注重民族和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党派工作中,以“围绕中心、发挥优势、服从大局,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献策献力。 把“注重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指导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争先创优”,发挥支部民革党员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深入调研,献计出力,为铜仁市的“五城同创”建设做出了成绩;紧紧围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中心点,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团结支部党员奋发向上,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关注民生,积极参政议政,增强支部凝聚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代泽斌老师积极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开展“公益送培送教”活动,全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党员彭若梅、刘刚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刘刚获得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跃进获得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跃进获得省级教育名师和特级教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代泽斌老师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人生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慢,就怕站”是代泽斌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年来所践行的人生信条。自参加工作以来,代泽斌老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服从安排,从不讨价还价,为学校分忧解难,经常接换后进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教育教学成绩从量变到质变,大幅度提升。代泽斌老师一直以来秉持着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仅是经师,更应该是人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不仅要“解惑”,更要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应该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做到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凭
代泽斌老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求学生自立、自强,注重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以“拒绝同情”和“富不过三代”为主题教育,使学生走进大学乃至步入社会后,都成为有主见、有创新、有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树立“硬心肠创业,软心肠济世”“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向寒风索取抗寒的力量,向阳光索取滋生的营养”“学习与工作,不怕慢,就怕站”“生活,就是硬生生的活” 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代泽斌老师在担任2000届高三(3)班班主任期间,连续三年获校级先进班级,高考的时候,班上多名学生被清华及其它重点大学录取,冉锐等三名同学还获“乐嘉奖学金”,高考重点录取率居全校前列。“善思”“善教”“善育”“善学”“善写”,是时任铜仁市教育局局长的冉贵生对代泽斌老师情倾语文教育教学事业的最好评价,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作为学校教科所主任,代泽斌老师深知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团队的齐头奋进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代泽斌老师采用结对子帮扶的方式使年轻教师得以快速成长,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CAI课件制作大赛,其中语文组的论文获奖或发表连年名列全校前茅。代泽斌老师以身作则,在积极帮扶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自己的论文撰写、科研课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100篇论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代泽斌老师还积极参加智力支边活动,多年来在铜仁市川峒中学、谢桥中学、坝黄中学、思南中学、铜仁八中、沿河四中等学校进行了几十次的讲学(培训),既支持了乡村学校的教学发展,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代泽斌老师成为贵州省教育厅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来,建立了由一名顾问、七位成员、九十五位学员组成的研修团队,目前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以“立己达人,和谐共生” 的内涵建设为理念,工作室以人为本,以校本教研为本,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的进步为本,服务于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青年教师,让学员得以快速全面成长;以苦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立团队价值,进而打造名师品牌。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引领,让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从名师身上学到了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怀,前瞻先进的授课艺术,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严于律己的敬业精神;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培养,让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磨练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内涵提升,让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学做名师的途径上少走一些弯路,少做一些无用之功,充分利用他们独特的授课艺术和不同风格,整合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终成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名师。
正是得益于主持人代泽斌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和前瞻先进的理念引领,“贵州省高中语文代泽斌名师工作室”得以有效运行,稳步推进,成果不断,享誉铜仁。学员来自铜仁、贵阳、凯里、毕节等地。成员杨光福获得贵州省第二批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开斌等学员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通过主持人名师效应,做到了培养一名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引领一个团队,产生一批成果,“贵州省高中语文代泽斌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了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名家的孵化地。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代泽斌老师正是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人性,用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用宏博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自己的活性,用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诗性。用“不怕慢,就怕站”的哲言鼓励自己,用自己的青春陪伴深爱的学生,陪他们走过冬天,走向春天,这一走就是三十年。
桃李本不言,地下自成蹊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中语文学习既源于文本而又要高于文本乃至走出文本,这样才能散发出语文课堂应有的光彩,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潜移默化地普遍养成。”代泽斌老师经常对自己这样说。
代泽斌用真诚开启了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孕育着学生的成长,用痴心写下了对事业的忠诚。
代泽斌老师从教30年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服从学校安排,从不讨价还价,为学校分忧解难,经常接换后进班的教学(2003—2004接三个高三毕业班),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进班很有改观,有的甚至进入前列。送走了18届高三,许多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代泽斌老师辅导谌彤同学参加中华第十九届“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一等奖,自己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学生习作(2012-2015)在《铜仁日报》上发表了100多篇,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代泽斌老师从教30年担任了14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以尊重学生,要求学生以自立、自强为理念,注重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和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
自从2009年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培训者”培训以后,代泽斌老师多次参加省地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活动,对黔东南州“国培计划”学员进行了培训。为玉屏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思南四中、思南东华乡中学、铜仁四中等学校进行了教师培训。担任铜仁市教育局、铜仁学院、铜仁电大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主讲的课题有《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途径》《教师专业成长和幸福生活之途径》《怎样观课和议课》》等。
代泽斌老师潜心钻研探索,引领创新,在学术研究和科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有《谈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载2013年12月《吉首大学学报》;《“小狗包弟”教学设计》载2013年3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渗透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探究》载2013年5月《语文建设》;《“小狗包弟”彰显的人性思考》载2013年9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雅俗兼备,实现语文教与学双丰收》载2014年第二期《基础教育参考》。近年来近10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
代泽斌老师还出版了自己的个人专著《我的风景——一位西部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得之愚》,2012年8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学生作品集《我们的风景》2015年10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代泽斌老师在科研课题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铜仁一中子课题(已经结题,获全国二等奖),担任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设立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工作(2005.9——2008.7),获得了结题证书;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少教多学’与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一致性研究”(2012)中担任主持人;2012年元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2009年12月获贵州省教育厅二等奖;2013年8月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目前还承接了一个市级课题,二个省级课题,一个国家级课题。
代泽斌老师还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在担任教科所负责人期间,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一共引导和培养了4名省级特级教师,3名省级教育名师,14名省级骨干教师和33名市级骨干教师。
教书勤育人,永远在路上
代泽斌老师善于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利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有效教学的体现,它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变成实力。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估算?代泽斌老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估算方法。用某班学生的几次考试成绩,可以大致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质。如利用某高三文科学生的高二四次段考成绩和高三时的两次月考成绩,其中语文最好一次是125,数学130,英语125,文综260,总分可以达到640。他每一次的考试实际总分并不可能都达到640,最坏的一次不到600分。但由于他知道自己的潜力了,用心学习,在高考时每一科正常且超常发挥就可能达到他的预期。比如2014届贵州省文科第三名学生某某,他在估算自己的潜质的分数是660分,如加上民族分20分,上北京大学肯定没问题。从此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具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和得分意识,每一学科都要达到自己的预期。他在高考时正常且超常发挥,结果高考时考了697分。
运用此种方法同样可以估算每一个学生的单科最近发展区潜质。如语文,某学生五次考试最好一次是125分。找到了学生的潜质,科任教师心中有数,利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激励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朝良性方向发展。学生信心倍增,朝着自己能实现的目标奋进。
运用此种方法同样可以估算某一个班的最近发展区潜质。找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位次,说不定学生因为有奋斗目标,还可能超常发挥,也就是常说的“黑马现象”。
同理,运用此种方法同样可以估算某一个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潜质。如运用此种方法的某一学校,前年一本升学率只有9%。去年运用此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当时估算全体学生可以达到一本升学率35%,结果达到32%。今年他们运用此种方法估算学生的潜质,可以达到38%。
代泽斌老师2015年所上的一个高三文科班,当时估算的语文预期潜质是要全班平均分达到115分,结果考了113.5,最高分130分。今年所上的理科班估算的语文预期潜质仍然是115分,结果拭目以待。代泽斌老师认为学生有了目标,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接近或者达到估算预期是应该能实现的。
要让学生的潜力变成实力,当然要学生有良好的体力、心态、营养等,还要有教师的有效激发和督促、学校管理的规范有序有效、家长的理解支持等。
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找出最近发展区潜质,让学生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同时教师要提供带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让学生的潜力变成实力。
从教30年,送走了18届高三毕业班,许多学生尤其是民族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语文奥林匹克)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如饶俊《窥视,或者相伴回家》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中,获得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加分30分的资格,最后该同学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给张文显同学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所撰写的评语获得了北京大学加分30分的资格,最后该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从教30年,担任了14年的班主任,始终以尊重学生,要求学生自立、自强为理念。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以舒展的心灵,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赛跑是看你在有限的路程中走了多少时间,而人生的赛跑是看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走了多少路程。”代泽斌老师从教三十年来总是在和时间赛跑,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代泽斌老师从教三十年总是时时刻刻洗涤着自己的心灵,通过不断的“修炼”来抗拒外面的诸多诱惑,在他心中没有半点世俗的尘埃。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这和代泽斌老师所说的“自然是一道风景”在本质上应该是相通一致的。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这是代泽斌老师在事业上已达到的精神境界,代泽斌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善良和人文情怀像春天里慈祥的阳光,让每一棵果树都挂满希望;又像学生人生河流上永不熄灭的灯塔,默默地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